西宁放生飞禽在哪里,喜饶嘉措大师爱国思想研讨会暨爱国爱教展览在青海西宁

放生功德 2024-08-02999 admin

西宁放生飞禽在哪里,喜饶嘉措大师爱国思想研讨会暨爱国爱教展览在青海西宁

3、宗性副会长在致辞中指出,喜饶嘉措大师是藏传佛教一代高僧,也是杰出的藏文化学者。大师精进闻思修,广行讲辩著,精研藏文化,为藏传佛教特别是格鲁派教法的传承弘扬,为汉藏宗教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相信每一位参观展览的人,都能从中体会到喜饶嘉措大师根植于佛教慈悲本怀的思想光芒,从中汲取爱国爱教的精神力量。

4、公保扎西部长在致辞中表示,历史很容易忘记一个人,也很难忘记一个人,大师就是我们难以忘怀的人,喜饶嘉措大师的思想永存、精神永存。这次展览就是对大师的隆重纪念,就是一次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实践。

5、展览开幕式后,与会嘉宾一行前往青海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喜饶嘉措大师出家寺院—古雷寺,喜饶嘉措大师纪念馆、十世班禅大师故居等进行观摩学习。

6、此次研讨会和展览,系统全面的展示了喜饶嘉措大师广博精深的佛学思想和护国利民的悲心宏愿,体现了大师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和护国利民的高尚情怀,展示了大师赤诚强烈的爱国情怀、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与党肝胆相照的忠诚之心。通过研讨和展览,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向喜饶嘉措大师学习,为促进藏传佛教健康发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7、始建于北魏,现在已经是我国第二大悬空寺,也叫土楼观,这里是丝绸之路南线必经之路,所以在这里流下了许多有名和尚的脚印,几千年的风雨将这的巨大佛像洗刷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8、史称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山,依山傍水,发育完好的丹霞地貌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素有“九窟十八洞”之称,红崖间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洞中塑有佛道诸神像,被称为中国第二座悬空寺。现有的洞窟中还保留着部分从隋唐至永庆年间的壁画,艺术价值很高,曾有“西平莫高窟”之称。东侧倚山矗立着一座高达30米的巨大佛像“露天金刚”佛家称“内佛”,道家称“西王母现影”,雄浑粗犷;山顶有一座宁寿塔,每当,烟雨蒙蒙,山隐雾中,远望雾中殿宇。楼塔时隐时现,“北山烟云”因此得名。在历史上北山寺有过很多的名称。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楼神祠”之称。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赐名为“永兴寺”才有了寺的名称,距今已有580十年的历史。因楼层迭起,层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楼,故有“土楼山”之称。北魏旅行家郦道元跆跋涉到西宁,登临土楼山,他的《水经注》中写道?“湟水东流,经土楼南,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余尺,有若削成。”土楼有道教庵观,故有“土楼观”之称。北山像一只奋翼欲飞的雏凤,而土楼山又似一只雏凤的翅翼,从此又多添了一个雅号叫“凤翼山”。虽然名称很多,但北山寺是人们最习惯的叫法。其山中寺观是西宁地区的一大名胜古迹。由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独具一格的风貌,成了人们游览的场所。在北魏时期《水经注》记载了北山寺,北魏时青海形势图中也标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平亭?今西宁城。可见北山寺知名度是相当高的。

9、北禅寺是依特殊丹霞地貌造型而建造的。这里几乎水平状的紫红色砂岩、砾岩,其间还夹有石膏和芒硝层,岩性软硬相间,长期地质时期流水、风化等营力作用下,以赤壁、洞穴、险峰为主要特征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发育。软岩层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当地人称“九窟十八洞”,洞内塑有玉皇、观世音、文殊、普贤、关云长等神佛像。洞壁上所绘的神像图案、花卉山水月具有汉、藏佛教绘画艺术风格,曾有“西平莫高窟”的美称。硬岩层向外凸起,犹如屋檐,庙宇殿堂建在其上,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群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洞中藏佛,栈道回曲廊紧靠悬崖,甚至悬空架设,可称得上一座名副其实的悬空寺了。

10、魏明帝五年,佛教盛行于鄯州(今西宁)有信徒作龛于土楼山断岩之间、藻井绘画、雕墙故壁、建筑寺阁栈道,信徒登山朝拜,盛行一时。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道教进入土楼山是清代末年的事。魏明帝五年前后,后凉吕光占据武威、河西走廊,丝绸北路不通,一些僧人由兰州到乐都、西宁?经北川、达坂山到张掖,前往印度,从此佛教盛行于河湟地区。

Copyright 2019-2030 北京代放生鄂ICP备2023013082号-1 视频代放生_找人代放生_公益代_代放生功德_北京代放生协会 sitemap.xml